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岁个别婴幼儿行为研究现状
在目前的2-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分析的研究中,从已有的可查寻到的资料来看,比较多的是对婴幼儿群体某个行为的研究,如托班婴幼儿游戏行为观察,婴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等等,对于个别婴幼儿的行为研究则比较多的集中在医院、心理治疗机构等地方,譬如孤独症婴幼儿的行为与矫正的研究,儿童多动症的感觉统和治疗、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等等。
2、托班教师对2-3岁婴幼儿行为的认知情况
在幼儿园中作为2-3岁托班婴幼儿的教师对于婴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学习与实践,已基本把握,也了解了2-3岁的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以独持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心智发展起始于动作的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他们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性,是由儿童从四周环境中攫取什么来决定的显著特点。同时教师也已注意到了婴幼儿发展中的差异性,努力实施个别化教育。
在《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中也提出“重视婴幼儿在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差异,提倡更多地实施个别化的教育,使保教工作以自然差异为基础”。更是将婴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加以明确,以确保托班教师的教养工作质量。
(二)选题的意义
2-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分析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了了解婴幼儿、评估和检视婴幼儿的发展状况;其二是透过观察分析,筛选出特殊状况的婴幼儿,幼儿教师或家长给予特殊的照护与关怀。
观察是一种带有主观目的的客观信息的集中。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幼儿教师的观察,是以婴幼儿为对象,根据一定目的进行相应角度的观察。孩子的发展情况因人而异,对婴幼儿进行教育首先要观察、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由于2-3岁的婴幼儿表达能力较弱,不太会用语言表达需求,因此托班教师的观察则显得更为重要,只有透过教师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才能敏锐地觉察孩子的需要,使托班教师在研读孩子的基础上了解孩子、走近孩子,调整教育策略,从而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充实发展。
然而,通过考察与了解,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幼儿园托班教师在婴幼儿的行为问题尚不明显时多采用顺其自然的策略,而当婴幼儿的行为问题比较明显甚至影响到集体活动时,则会运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处理婴幼儿的一些行为问题,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还有一些教师在面对婴幼儿的行为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
那么究竟如何来对个别婴幼儿的行为,如一些问题行为——多动、发脾气、攻击、自卑、进食等行为作有效的观察分析,发现行为形成的原因,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凸显婴幼儿教育的个性化,达到有效的差异教育,使婴幼儿不断获得发展,使托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就是本课题想要获得解决的。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两年来,我们针对2-3岁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研究中以文献研究法,收集在各种专业书籍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个别婴幼儿的教养案例,他为我用;以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既观察、分析托班个别婴幼儿的行为,同时将形成的一些指导策略加以实施;以案例研究法,剖析收集的案例和我们研究的案例,从而形成有效的指导策略,推动孩子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我们围绕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托班个别婴幼儿行为的日常观察和分析;托班教师个别婴幼儿行为研究的教养案例以及托班教师对个别婴幼儿行为的指导策略。并主要按三个阶段进行课题的研究。
第一阶段(2008、11-2009、1),酝酿课题,开展基础性调查;确定课题组成员,成立课题组;对托班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以及对以往托班教师的教养行为和策略进行反思;确立课题研究内容,制定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2009、2-2010、6),进行课题内容的研究,实施日常个别婴幼儿行为的观察,以及托班教师教养行为的实践与反思,同时进行案例的研究与积累;进行课题的阶段小结、反思等。
第三阶段(2010、6-2010、11),进行案例的分析整理,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三、研究的过程
(一)观察实录
所谓观察实录即是运用观察的方法,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将所选择的观察对象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加以真实记录,如婴幼儿的动作、语言、情绪等。在实录中,摒弃教师对婴幼儿的主观猜想,从而获得真实具体的信息。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两种观察实录方法:
小小班婴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
班 级 |
|
日期 |
|
填 表 人 |
|
时 间 |
|
观察对象 |
|
观察行为 |
|
指导策略 |
|
效果 |
|
图表中的“时间”,指教师对个别婴幼儿的观察是在日常活动中哪个具体环节,如游戏、户外运动等。
使用该记录表,能使教师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及时运用自己的指导策略,并在观察指导后能及时反馈效果,对指导策略作肯定或再度调整策略。
2.案例实录
这里的案例实录,是指个别婴幼儿在日常活动中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是来自婴幼儿的真实故事。教师对个别婴幼儿外显的行为表现,如动作、表情、语言、行为方式等进行观察,随后再详实、客观地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实例一
观察对象:托2班 丁丁(化名)
观察记录:
午餐,丁丁正在吃饭,不知真怎的,只听他“哇”地一声了出来。我赶紧跑过去劝解,可是没用。他越哭越凶,一边哭还一边在嘴里嚷着什么,可是就是听不清。看周围的宝宝,有被感染的趋势,我赶紧让丁丁放下碗,将他带到了走廊上的箱子上,让他坐下,平静一下情绪。在我的劝解下,丁丁渐渐地平静了。我这才了解到,丁丁是突然想起早上妈妈给他的餐巾纸了,他在身上找来找去没找到,于是就急哭了。
理解了情况,我提议老师给他一张,可是丁丁并不买账,并且哭着嚷:“就要妈妈给的”。“那么吃完饭再找”我又提议,“不行”丁丁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无奈下,我说“丁丁,倪老师帮你在口袋里找找”,“找过了,没有”丁丁不肯让我找,“我们再一起找找”,我指着上衣口袋让他摸,没有;我又指着裤袋让他摸,没有;突然,我看见在丁丁裤子的膝盖旁,还有两个袋袋,“会不会在这里?”丁丁一摸,果然在其中一个口袋里找到了餐巾纸,这时,丁丁才破涕为笑。
“那么现在我们进去吃饭吧”,“不要”,顾虑到丁丁可能的情绪激动而影响进餐,于是我就让丁丁坐在餐厅门口,将饭菜给喂完了。
(二)实施案例研究和策略实践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着重在个别婴幼儿案例记录的同时,进行案例的研究,透过婴幼儿的外在表现,剖析婴幼儿的心理状况、心理需要、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等,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婴幼儿的具体情况再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在进行个别婴幼儿行为的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托班个别婴幼儿的行为问题基本上集中在饮食、情绪、交往等方面。而在2~3岁的托班阶段,这些方面对婴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案例研究中,我们着重在这几个婴幼儿行为问题上做个别婴幼儿的观察与分析。
1.个别婴幼儿饮食行为问题
(1)案例研究
挑食、偏食是非常不良的生活习惯,对2-3岁正处生长发育中的婴幼儿是极其不利的。然而在幼儿园总有些个别孩子,挑食现象严重,尤其在托班更甚。因为托班孩子年龄小,在家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孩子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及至在入园后,每当午餐或吃点心时,都会将这一坏习惯表现出来。
实例二
观察对象:托2班 牛牛(化名)
观察记录:
今天午餐孩子喝的汤是西红柿豆腐汤。饭菜牛牛已经吃完了,因为今天的菜里有肉圆,肉是牛牛的最爱。牛牛此时正用小勺有一拨没一拨地扒拉着汤碗里的西红柿,扒拉了好一会,牛牛还是没有将汤舀进嘴里。我走过去对牛牛说:“牛牛今天本领好大,饭菜这么快就吃完了,赶快把汤喝完,就能得第一名了。”牛牛抬头看看我说:“吃饱了,汤不喝了。”联想到牛牛外婆告诉我的牛牛在家和妈妈一样不吃西红柿和青菜的情况,于是我对牛牛说:“是不是不喜欢吃番茄,那么这样吧,倪老师帮帮忙,把番茄拿掉,我们牛牛把豆腐和汤吃完。”“好的。” ……>> [看详细]
2.个别婴幼儿退缩行为问题
(1)案例研究
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然而在幼儿园的托班孩子中,有的孩子由于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原因,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常有胆怯、过分依赖、交往退缩等表现。而这种交往退缩行为,如不能及时得到干预,会持续到成年期,并对现在和将来发挥其他行为功能产生严重障碍。
实例三
观察对象:托2班 妞妞(化名)
观察记录:
活动室里,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在各活动区里玩着游戏,只有妞妞两手抱着本该在“拉小车”游戏里的毛绒小狗在活动室中四处游荡。因为妞妞对小狗有着特别的喜爱。外婆曾说,小狗是妞妞的最爱。在家里妞妞的玩具小狗可以排成长队。因此,在幼儿园的玩具中,毛绒小狗常是妞妞的首选……>> [看详细]
3.个别婴幼儿情绪行为问题
(1)案例研究
情绪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心理活动,人类情绪既来源于生理需要的一方面,又来源于社会需要的另一方面。情绪的这种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交叠在婴幼儿身上体现得最明显。2-3岁是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敏感期,情绪情感对他们的认知、行为、社会关系、个性的形成及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托班关注幼儿的情绪发展,促进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的发展非常重要。
实例四
观察对象:托2班 麟麟(化名)
观察记录:
托班孩子入园已一个月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麟麟小宝宝的焦虑情绪并没有减退,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了。
十月国庆长假过后,每天早上来园时麟麟仍然显得那么的不情不愿。麟麟外公说,早上来园前在家里都会发生一场来不来幼儿园的战斗。而麟麟尽管是每次战斗的失败者,但是战斗的结果还是常常会在作为退休老教师的外公外婆心里留下力不从心的感觉,引得他们不由感叹“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因为在家中,麟麟还非常逆反,常常会和家人对着干……>> [看详细]
四、思考与建议
(一)理解婴幼儿发展的差异,注重教育的个性化。
作为一名托班教师,在日常保教工作中,要着重从解读婴幼儿的心理、理解婴幼儿的情感、观察发现个别正常婴幼儿行为的差异、了解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等着手,确立有效的个别婴幼儿行为的指导策略,使教育更个性化。
(二)从婴幼儿教育学和婴幼儿心理学的视角,进行婴幼儿行为问题的干预。
托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从婴幼儿教育学和婴幼儿心理学的视角,以观察与分析为基础,研究和制定正常教育生态(幼儿园)下的婴幼儿行为问题的教育干预策略,以生态的、游戏的、顺应婴幼儿发展规律的策略应对婴幼儿出现的行为问题。
(三)注重案例的积累。
托班教师在日常的教养活动中研究婴幼儿,研究婴幼儿教育的依据和教养指导策略,要注重对教养案例的积累。积累的案例,不仅仅能使教师进行深刻反思更能使教师在以后的托班教养实践中,在重现的教养活动场景中,再现教养活动过程,再次“身临其境”地感受,从而更有效地借鉴和指导实践。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孟昭兰的《婴幼儿心理学》
2.冯德全的《让孩子快乐成才——冯德全28年早教理念与方法精华》
3.杰姆 戈德法布博士的《天才之路—出生到三周岁》
4.鲍秀兰的《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
注:上文摘自黄浦区蓬莱路幼儿园课题《2-3岁个别婴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与指导策略》
蓬莱路幼儿园课题组[ 课题组主要研究成员:钱秋萍、周淙、倪姬凌、毕云蓉、何琼瑾、关惠琴、肖燕萍等] 倪姬凌执笔
编辑: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