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为进一步整合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实现“科学化”、“高品质”发展目标,加强优质园所的辐射效应,推进各级各类幼儿园争创家门口的优质幼儿园,实现区域学前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各级各类教育,黄浦区自2017年正式启动学前教育集团化建设。
一、改革背景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精神,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是上海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黄浦区教育集团化探索起步早、基础好,在中小学阶段,已建成了“三纵五横”的集团化办学格局。在学前教育阶段,黄浦区先后在闵行区、崇明区建立了荷花池世博幼儿园和东滩思南路幼儿园,取得了较大成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黄浦区目前一方面仍继续面临学前教育入园高峰的压力,规模与质量亟待同步发展,同时作为中心城区,市民“入好园、入名园”的需求更加强烈;另一方面作为全市的学前教育高地,深厚基础,率先通过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形成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是责无旁贷。
鉴于此,我区把握机遇与挑战,加快改革步伐,将教育集团化建设向前延伸至学前阶段,于2017年启动学前教育集团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走在了全市前列。
二、改革过程
黄浦区学前教育集团由示范性幼儿园引领,采用“一校牵头,并举发展”的运作模式,将区内乃至区外在某一项目上有特色、有积淀、有发展意向的公、民办园所自由、自主、自发的集合到一起,围绕“文化、课程、品质”的学前教育高位发展核心,开展主题式项目研究与探讨,打造学前教育高位发展共同体,彰显黄浦区“海派文化,精品教育”的办学理念。自2017年以来,黄浦区先后成立了“荷花池”艺术教育集团、“思优”个别化教育集团、瑞一健康运动教育集团和蓬幼游戏化教育集团,实现了公办园集团化办学的全覆盖。
(一)确立项目:溯本求源与管理创新并重
黄浦区学前教育集团以“项目引领、协同发展”为思路,回归学前教育的初心与本源,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目标,坚守传统、有效的活动和形式,通过项目研究不断提高保教科学性、时代性、操作性。同时在管理模式、教师队伍发展方面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
1.溯本求源:聚焦儿童发展,科学遵循儿童基本活动规律
黄浦区学前教育集团建设聚焦具有多年研究与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积淀与成熟的成果,涵盖艺术教育、个别化教育、运动、游戏、习惯培养等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学前教育主阵地,力求通过集团化、集群式的项目共研,提升方法的科学性、铸造活动的高品质,从而让孩子在喜闻乐见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接受快乐而有效的启蒙教育,实现日积月累的成长。
2.管理创新:多法人分合式,重组新建思南新天地幼儿园
《实施意见》特别鼓励集团化办学要探索多种办学形式,在借鉴前期“名园+新园”的多法人办园模式的基础上,将办学模式与管理模式的创新作为集团化项目引领之一,由示范性幼儿园协同区域内其它公办幼儿园重新组建、重新冠名,探索“多法人分合式协同发展”的集团化办园模式,目前已通过这一模式组建了“思南新天地幼儿园”。该幼儿园是“思优”教育集团旗下,由思南路幼儿园协同区域内原小天地幼儿园、开心果幼儿园重新组建的、区域内首批冠名“思南”学前教育品牌的幼儿园。
(二)建立机制:共享共通共育,实现共赢
1.资源共享机制
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通过优质学校牵头,多校抱团发展,实现共同体内多样化资源共享,如教育前沿信息、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各类项目研究成果、教育资源库的共建共享等。
2.课程共通机制
课程建设作为幼儿园内涵发展的核心之一,是集团化办学的重要立足点,作为集团龙头的示范性幼儿园均已研究建立了一套成熟、有效、优质的课程体系。龙头园所和成员园所之间既有形成共识的理念或相对统一的管理,保证教育品质;同时又保持相对独立,保留各自的特色文化,在课程体系园际共研共享中碰撞出火花,形成“和而不同”的黄浦学前教育特色,并在不同领域形成“百家争鸣”的状态。
3.教师共育机制
教师是每个学校发展的最大竞争力所在,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是集团化办学的共同愿景之一。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将教师培养作为重要机制加以设计并探索。四个学前教育集团均根据学前教育教师专业的特性,设计并运作了一系列教师共育机制,包括:新教师见习基地式培养、成熟性教师浸润式培训、优秀教师组团式培育等分层次、多元化、立体式的教师共育体系等。
三、改革亮点与成效
(一)改革亮点
作为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区教育局在推进学前教育集团化建设过程中加强了顶层设计,既借鉴已有经验,又注重创新突破,形成了如下思路与特色。
1.一脉相承,创新突破有基础
黄浦区早在80年代,就开始实施“学前教育结对带教”机制,已形成“公办园结对民办园、示范园携手二级园、资深园长带教青年园长”等全覆盖、多结构、分层次、立体化的结对带教机制和发展共同体雏形,对有效促进各级各类托幼园所均衡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在托幼园所中形成共识。如何继续深化并创新机制,搭建更有效的集群式发展平台,集团化建设成为我区共同的发展愿景,也是我区传承创新“结对带教”这一传统项目的必然途径。另一方面,优质品牌的跨区输出取得良好的办学成效,也为推进集团化办学注入信心,将跨区域的成功合作经验反哺区内幼儿园均衡发展工程,有效提升区域整体保教质量。
2.一校牵头,多元参与全覆盖
我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建设采取“以示范园为龙头,亮示范园金招牌”的思路,由四所示范性幼儿园召集牵头,其他园所自由、自主、自发集合而成。在集团运作过程中,示范园研究形成集团化运行方案,制定集团章程、确立年度计划,示范园的积极性、紧迫感与使命感得到激发与强化,充分体现了集团化办学“注重自上而下的政策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实践智慧相结合”的特点。集团成员单位类型多元,既有公办,也有民办;既有优质园,也有薄弱园;既有幼儿园,也有早教中心。此外,我区首创将“城郊结对”机制与集团化建设有机整合,地处浦江镇的闵行区荷花池世博幼儿园和位于崇明区的上海市东滩思南路幼儿园两所幼儿园也应邀成为了首批集团成员。
3.一贯纵横,均衡优质共追求
我区确立了“项目引领、纵横贯通、协同发展”的集团化建设思路。“项目引领”是指集团内园所围绕某个项目有特色、有积淀、有发展意向,但各个成员之间基础、程度、研究方向、阶段目标、实现方式都不尽相同,体现“和而不同”的境界。在实现路径上“纵横贯通”,通过集团的龙头引领、资源共享、交流共研、优势互补等集群机制,增强集团内各个幼儿园在该项目上的研究力量与能效,在纵向上实现项目研究的的深度,建立“引擎式”发展路径,深化项目先进理念,立足集团内园所自身的基础与特色形成独特的项目研究成果,引导有条件、有基础的园所深化发展,同时带动相对薄弱的园所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另一方面,集团内的园所在自身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将该项目的研究作为园所整体发展的切入点,同步建立“触点式”发展路径,将项目研究过程中形成共识的先进理念,发现的科学规律,掌握的有效方法,包括教师队伍获得的专业成长推广运用到方方面面,将通过项目研究确立的办园特色渗透到方方面面,从而以项目为切入点实现园所整体在原有基础上的质量提升。
(二)改革成效
黄浦区作为上海市整体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实验区,是全市教育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和先行者。组建学前教育集团,正是新时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扩大优质教育辐射面与资源总量的有效举措。学前教育教育集团化工作推进后,黄浦区学前教育家长获得感与满意率大大提升。
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标志着黄浦学前教育改革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瞄准学前教育科学化、高品质发展目标,发挥集群效应,推动黄浦学前教育高位均衡发展,黄浦的“精致教育、精品服务”必将惠及每个家庭、每个孩子。
(本文为2021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征文活动上海地区入选案例)
编辑:王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