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的这天,唐女士给新成幼儿园的园长发了条短信:我家大宝和二宝都是在新成幼儿园念的,这些年来老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孩子更快乐了,把孩子放在新幼我们很放心……
正如这位家长所描述的,在嘉定区的100多家幼儿园,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快乐的身影。这是十余年来嘉定教育注重提升教育品质,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新气象。其中,嘉定区培养优质学前教师队伍的一项改革创新举措——“新雁计划”也发挥出显著效果和作用。
“雁群计划”项目启动于2010年,以提升教师课程与教学专业化水平为主线,本着“一项研究带一支队伍”的思路,立足课程与教学实施现场,通过梯队式、个性化研训教一体模式,聚焦推进3个层面10支教师队伍的成长发展,是嘉定区培育优秀学前教师的主打项目。
一、设计篇:应需而生,优化区域师资队伍需要
“‘新雁’是应需而生的。这一举措能有效帮助解决新教师多、新幼儿园多的问题”,嘉定区桃园幼儿园吴婷园长如是说。
随着外来导入人口数量的逐年增加及“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嘉定区域内幼儿园项目建设进程加速。对于新开办幼儿园,面临着新的管理团队、新的教师队伍组合等众多“新”的挑战。一个“新”字,如果仅靠园内消化,明显有些“吃力”。因此,嘉定将发展的目光放在了幼儿园“人”的发展上,力求用适宜的方式帮助每位教师获得专业的成长。
1.清晰教师发展路径
“雁群计划”项目按照教师专业发展分为6层:区级名师→新手园长→新手业务园长→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潜力教师。层与层之间实行“无缝对接”,每个教师的成长也是一次“打怪升级”的过程:特别优秀的新手教师会被挑选进“新雁”,而当教师的专业发展达到要求后,便能进入上一层。对于教师来说,专业发展与成长的方向会更为明确,目标愿景会更加清晰。
2.变革教师培养方式
相对于传统研修、培训中的缺研究、缺整合、缺自主、缺需求等现状,“新雁”项目力争在教师培养方面有所突破。
桃园吴园长说:“我也是在‘新雁’中成长起来的,从骨干组一直到园长组,在角色的转换中,我开始思考‘培养教师不要一味地自作多情’。”吴园长回忆,在新手园长时期,会希望老师能按照自己的思路走,反而忽略了青年教师的发展背景和年龄特点,培养教师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于是她尝试换位思考,寻找最适宜的方法。“我将教师关注的问题开成‘菜单’,以案例的方式进行培训,老师们通过抱团分享和讨论,产生自己的见解。我只需要进行补充就可以了。青年教师的新思路也会给我带来启发,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无独有偶,新成幼儿园王蔚蓉园长介绍,“我园一方面培养孩子做‘小主人’,另一方面培养老师成为自主发展的‘大主人’。”
新成幼儿园为支持、加速园内新教师的成长,为他们提供了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平台和评价方式,如:让年轻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轮值,单独主持某些环节,教研组长在旁指导,达到历练作用,为园后备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储备和培养人才;采取择优增加调研也是新成幼儿园激励教师们做“大主人”的一项新举措,教师们自行选择专业上有特长研究的项目,课程管理小组再根据项目内容按需调研并进行会诊把脉,开出“良方”,大大调动了教师研究的信心和积极性;增设“团队奖”,有青年教师承担对外开放活动或承接重大活动,她们不再是“单打独斗”,在新幼“向日葵”向心文化的引领下,教师们抱团研究,互帮互助,营造了浓浓的合作共进的氛围。
二、教师篇:将“复制”变为“创新”,“群”策“群”力拓展思路
1.“指导”支持成长
“‘新雁’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新成幼儿园“sunflower”社团的备课组长陈老师感慨道,“当自己还是一个新手时,只会备教案,很少去磨课、思考、思考文本背后的意图。但进入‘新雁’的骨干组之后,研究的视角需要更关注儿童的发展,要求有原创课例,不能模仿别人的集体教学活动。”
“新雁”将培养任务定位于“指导”,而不是“带教”。这表明“新雁们”无法去复制、模仿导师,只能根据自身的特点与需求,借助导师的发展性指导,来实现自我设计、有效反思、自主发展。
“就拿孩子的一日生活来说,某一天活动后,孩子对泡泡产生了兴趣,赖着不肯去吃饭。如果是以前,我为了保证一日活动能有序进行,可能会忽视孩子的‘兴趣点’,让他按照流程进行活动;但现在如果孩子在玩,我会开始思考玩泡泡能否作为课程进行延伸。相较于以前,我的心中逐渐有了大课程意识。幼儿园也给了老师很多弹性的发展空间,老师们会抱团讨论,开展小项目化研究等,努力做到预设和生成相结合。”陈老师谈道。
“新雁计划”项目学员每月要上一次展示活动,由于不是在自己的幼儿园执教,教师们不仅要思考教学活动设计,还要根据孩子的经验调整教学内容。这也促使老师们开始学习观察孩子,关注孩子的已有经验。
2.“共研”互助发展
对新雁骨干教师、桃园幼儿园年级组长李老师来说,最令自己感到惊喜的要数“新雁”的培训系统和研修方式了。
“我作为带教师傅,也能间接学到别人的好方法。”
在整个改革过程,“新雁”采用的是专家带教制、导师引领制、教研员领衔制和结对指导制等多种研修方式。青年教师除了在自己幼儿园有一个带教“师父”外,在其他幼儿园还有一个“师父”。这样既能吸收本幼儿园的特色,还能够了解其他幼儿园的优秀经验和做法。
“新雁”不仅局限于导师的个性化指导,李老师提到,“新雁”的特色梯队——男教师沙龙,也会定期与骨干组教师们一起研讨教学。
“男教师的课对我们冲击很大,同样的话在他们口中就变得轻松幽默,而且很有创新力,有胆量去涉及一些我们不太敢做的领域,如一个资深的男教师就将太极拳和识数字揉捏在一起,孩子们可以边学太极,边用动作比划数字,同时锻炼了身体和大脑。我们女教师在感性细腻的同时,也要学习男教师的胆识与气魄。”
“雁群计划”项目如今已经走过了4期,区域优秀教师发展态势呈现了集中式发力,显著的成效增强了继续推进该项目的信心。
三、家园篇:“以前有一大堆问号,现在充满了信心”
礼拜天爸爸(化名)在送儿子去幼儿园时,脑子里充满一堆的问号:儿子的吃喝拉撒怎么样?跟小朋友的相处如何?这么年轻的老师能带好孩子吗?疑惑归疑惑,只能通过观察孩子的变化来解决这些“问号”。
今年开学,礼拜天就是中班的小朋友了。礼拜天爸爸笑着说道:“经过一年的观察,孩子的变化很大。首先是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他会自己洗手、主动排队等等,有一次等红绿灯时,他会一边拉住我,一边提醒说‘爸爸红灯不能走’。”同时他还提到,儿子在语言表达上的提升令他吃惊。“他在32个月的时候才开始说话,我们都很担心。但现在他居然能用有趣的故事和角色扮演游戏来吸取小伙伴‘芳心’。幼儿园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从方方面面改变了孩子!”
孩子的进步与成长得益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雁群”的带领下,老师们小到一个教学道具,甚至是一句话,大家也会在一起研讨很久。她们深知,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才能给孩子们提供适宜的教育支持。
目前,“新雁计划”项目已创下品牌,入选了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近年来,集聚团队成员的课程与教学管理实施智慧,已梳理形成《教研有道——教研方案集》《左手·右手—新手业务园长教学指导案例》《左手·右手—新手业务园长现场教研案例》《管理有方——课程管理集》等区域经验。未来的日子里,“新雁”将继续领航嘉定学前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嘉定品质教育的内涵发展!
(本文为2021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征文活动上海地区入选案例)
编辑:王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