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情绪教育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幼儿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多样的环境。尤其对于幼小衔接中的孩子来说,能够帮助他们更平稳地过渡到小学生活,更顺利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教师可以抓住幼儿园孩子的情绪敏感期,创造宽松有爱的氛围,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给孩子渗透一些处理情绪的方法与渠道,与家长一同帮助孩子建立建构性情绪处理方法。
幼儿情绪管理的过程包括认识情绪、理解情绪到调节情绪,情绪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情绪能力发展。所以,当老师设计情绪教育活动的时候,首先要分析幼儿的情绪经验,主题活动中“情绪点”也应来源于幼儿,教学活动的内容也需要让孩子们了解并学习情绪管理的过程。
教案示例1:《认识情绪》
活动目标:
1、认识基本的开心、难过、恐惧、愤怒四种情绪,能辨别自身和他人的情绪。
2、能知道应对难过、愤怒、恐惧的方法。
3、体会合作的乐趣,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开心、愤怒、难过、恐惧四种情绪。
教学难点:
找出应对悲伤、恐惧等消极情绪的方法。
活动准备:
表情歌、情绪照片、视频、情绪宝宝指套、ppt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表情歌,小朋友可以听着歌曲做出不同的表情哦。
播放歌曲《表情歌》,引导幼儿跟着歌词的变化做出不同的表情。
二、认识情绪宝宝
教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们的脸上都出现了很丰富的表情,老师这儿也有许多丰富的表情照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教师播放视频以及照片,让幼儿从中发现不同的表情,并猜测这些表情代表着人物怎样的情绪。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发言,完整表述,从幼儿的回答中总结答案。
教师:小朋友都从图片里猜到了好多情绪宝宝,有愤怒、悲伤、难过、开心。今天这些可爱的情绪宝宝也来到我们教室做客啦。你们看……
教师出示四个情绪宝宝的指套,模拟不同的语气进行情绪宝宝的自我介绍:我是……、很高兴能见到小朋友们。
现在我们想请小朋友帮个忙,帮我们和刚才的情绪照片配对,成为一对对好朋友。请幼儿积极回答,一一对应。
三、击鼓传花
教师: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这么多情绪宝宝,接下来我们和它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
老师先敲小鼓,小朋友随着鼓声把小花传下去,等鼓声停下的时候,拿到小花的小朋友站起来,根据老师展示的情绪图片分享一件跟情绪宝宝有关的事情,可以是小朋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哦。
当小朋友分享了一件与消极情绪有关的事情之后,老师组织小朋友进行小组讨论,该怎么帮助这个小朋友呢。
四、总结应对消极情绪的方法
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例如)当我们感到难过、悲伤、愤怒的时候,可以和老师、爸爸妈妈、小朋友诉说,也可以做游戏、听音乐,不再去想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
教案示例2:《情绪》

活动目标:
1、懂得情绪愉快有利于身体健康。
2、初步学习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3、引导幼儿逐渐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懂得情绪愉快有利于身体健康。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知,理解每个人都有情绪。
1、出示图片1(一个小朋友当时值日生之后露出甜甜地笑容。)
问:图上的小朋友怎么了?为什么?平时你们会这样吗?为什么呢?
(和幼儿讨论之后得出情绪:开心。)
2、出示图片2(一个小朋友自己带到幼儿园的图书被撕破后很生气。)
问:图上的小朋友怎么了?为什么?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和幼儿讨论之后得出情绪:生气。)
3、出示图片3(一个小朋友看见鱼缸里的小金鱼死了,表现得非常伤心。)
问:图上的小朋友怎么啦?为什么?你们也会这样吗?为什么?
(和幼儿讨论后得出情绪:伤心或不开心。)
4、出示图片4(一个小朋友因为不会系鞋带而发愁。)
问:小朋友怎么啦?为什么?你们会系鞋带吗?如果你们遇到了不会做的事情会怎么样?为什么?
(和幼儿讨论后得出表情词:发愁。)
教师小结:
每个人在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时,心里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喜、怒、哀、愁等,这种感受我们叫它心情。
二、讨论分析,知道好心情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
1、师:心情是我们的好朋友,一份好心情能让我们过得很开心,可是一份坏心情却会把一切都弄得很糟糕,那么我们在什么时候心情会好,什么时候心情会坏呢?
好心情 坏心情(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填在书面表格中。)
2、你们平时心情好的的时候多还是心情坏的时候多呢?为什么?心情好的时候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呢?请你们为自己的情绪配色。
(出示色彩卡,请幼儿为不同心情配色。)
开心 生气 伤心 发愁(注:每一个心情都有娃娃头表现,有助于幼儿理解这些心情。)
3、幼儿操作结束后,教师小结分析幼儿的配色情况。
教师小结:
好心情时我们会用鲜艳的颜色来表现,坏心情是我们会用深暗的颜色来表现,看来孩子们都喜欢好心情咯,不开心就是生气,生气不仅不让人喜欢,还会对我们身体产生坏的影响。生气的时候,人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越来越差,所以我们要尽量不让自己生气,把生气这个坏习惯消灭掉。好的心情会让我们开心地过每一天,让我们身体健康。
三、体验理解,寻找到排解不开心情绪的方法。
1、好心情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可是有几只小动物不开心了,看看它们怎么了?(出示两幅图。)
图5:斑马先生和小狮子抢皮球脸上被小狮子扔皮球给砸伤了。
图6:花猪小姐已经有很多玩具了,还要妈妈给她买玩具,妈妈不肯,它就生气了。引导幼儿理解斑马先生和花猪小姐这时的心情很坏。
2、怎样才能让他们变得开心呢?狐狸大婶开了一间开心吧,我们去看看吧。(出示书本第一页的画面。)哇,斑马先生和花猪小姐在狐狸大婶的开心吧玩的多开心呀。狐狸大婶的开心吧真神奇,它们是怎样变快乐的呢?(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画并回答。斑马先生在吃冰激凌而变开心了,花猪小姐在跳蹦蹦床而变开心了。)
(教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小结,让幼儿懂得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采取其他适当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让自己变得开心起来。)
3、你们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让它们变得开心吗?
(引导幼儿尽情的讨论回答,同时及时鼓励回答正确的幼儿,让幼儿感知可以有不同或很多的方法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4、幼儿回答后让他们把他们自己认为好的方法记录在操作卡第2页“我的开心法宝中。”
5、幼儿完成操作后,教师简单小结本次活动的内容。
教师小结:
心情是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小精灵,我们有时高兴,有时生气,有时难过,不过,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让我们随时保持愉快的心情。遇到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唱唱歌,跳跳舞,玩玩玩具,看看电视或者用你们刚才记录的各种好的办法,这样我们就能让自己快乐起来,就能天天拥有好心情,你的快乐就会变成大家的快乐,我们身边就会充满快乐!
活动目标:
1、学习让心情变好的方法;
2、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关心他人,培养幼儿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习让心情变好的方法。
活动准备:
音乐、U盘、课件
活动导入部分:
听音乐做律动入场。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事情高兴。
师:刚才小朋友儿们唱歌跳舞高兴吗?(高兴)那你还有哪一些高兴地事情呢?(幼儿回答)在幼儿回答时,要针对幼儿的回答挖掘幼儿的回答。
教师小结:
原来小朋友还有这么多高兴的时候,可真好!那你们有没有不高兴的事情呢?当遇到这些不高兴的时候你是怎样让自己变得高兴地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
原来有那么多的方法让自己高兴,你们可真棒,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方法,在以后你们不高兴的时候可以试一下别人的方法,好不好?
二、让幼儿尝试说一说当别人不高兴时我们有什么方法让别人高兴。
教师:孩子们有那么多方法让自己变得高兴,那当别人不高兴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别人高兴呢?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我们认真看一看,动动脑筋想一想帮助他们便高兴好不好?(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
当别人不开心时,我们要想办法帮助他们。
三、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生活中有没有被帮助过?有没有帮助过别人?
教师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助人为乐的好心人,我们也要做主人为了的好孩子,因为帮助了别人能让别人高兴,也能使自己高兴。
结束部分: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让心情变好的方法,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很高兴?(幼儿回答)
师:那你们做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去吧?愿意跳舞的孩子,我们大家一起来跳舞吧!(音乐离场)
自我分析:
利用欢快的音乐对幼儿的吸引力,激发幼儿愉悦的情绪。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阐述简单的事物和过程,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既尊重了幼儿的意愿,又让幼儿体会到了快乐的心情!
教案示例4:《我喜欢我自己》

教案示例5:《手拉手》

2 教室环创,为孩子的情绪找出口
在教师环境创设中,可以安排心情小栈区域,投放一些幽默搞笑的图片、漫画作品、笑话音频、发泄玩具,或者一些安抚类玩具,如绒毛玩具,小朋友小时候用过的枕头、小毯子等区域材料,为孩子提供可以宣泄情绪的空间。

宝山区红星幼儿园源自主题“我自己”创设“消气屋”


拓展阅读
玩游戏、读绘本,这些资源可推荐给家长
允许、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帮助孩子成为情绪的主人,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借助一些“帮手”。游戏、绘本都是不错的选择。
玩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体验、观察,还是个不错的宣泄渠道。读绘本,也可以帮助孩子识别情绪,提高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亲子游戏、亲子共读的方式,不仅能让家长了解孩子、接纳孩子,同时也能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感受、认识情绪、学会情绪管理的方法,这比简单说教更有趣,也更有效。
1 玩游戏
游戏示例1:情绪保龄球

适合年龄:3岁以上
道具:玩具球、便利贴、笔、瓶子
具体玩法:
让孩子把写着情绪的便利贴,贴在球瓶上,然后把球瓶放好。孩子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朝贴着情绪贴的球瓶扔出保龄球,并击倒它们。
把不同情绪被击倒的次数记录下来,奖励一定的积分,同时请孩子聊聊,TA对那些不容易被打倒的情绪会有什么担忧。
游戏功能:
用有趣好玩的方式,引导孩子感受自己的情绪,并把它们表达出来。让孩子知道,有情绪是被允许的,表达情绪也是被允许的,只是需要用正确的方式。
这是游戏治疗的一种技巧。用这个游戏释放情绪,尤其是那些让孩子感到压力的负面情绪,会很有帮助。

适合年龄:5岁以上
道具:空白纸数张、彩笔、胶水
具体玩法:
给孩子一张空白纸和彩笔,请TA画下自己不好的心情,告诉TA,可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等孩子画好之后,请TA讲讲自己的画,并给TA的作品拍照。然后,请孩子把代表自己糟糕心情的这幅画撕碎。
等孩子撕碎之后,在另一张白纸上重新再创作一幅画。TA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专注地欣赏孩子的新作品,还可以和他一起讨论TA的新作品,以及TA重新再创作的这个过程。
游戏功能:
让孩子画自己的心情,尤其是负面情绪,对孩子来说,是很好的内在表达,也是情绪释放的出口。再创作的体验,可以启发孩子不一样的视角。
拓展阅读
《5个小游戏安排上了!让宝宝“玩”出高情商》
《和宝宝愉悦相处,你需要这些音乐游戏》
《N位国外剧场艺术大师给你“游戏版”治愈处方》
2 读绘本
绘本示例1:《我不想生气》

建议孩子4岁前后,亲子共读绘本
共读意义:家长冷静对待孩子发脾气,帮助TA情绪体验和稳定。
共读方法建议:
1. 富有感情地通读全文,以重读、停顿、拉长声音等方式突出反映情绪的词语,如大火球、爆炸、跺、生气等。
2. 读到“最好静静地做点什么”时,把语调、声音放轻,伴随“呼吸”等词语做相应动作。
3. 最后转换成轻松、愉悦的语调和表情告诉宝宝:“你生气得连为什么生气都忘记了呀!哈哈,真好笑呀!”
绘本示例2:《糟糕,身上长条纹了!》

建议孩子4岁前后,亲子共读绘本
共读意义: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怎么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怎么保有自己的个性?我们可以借助像《糟糕,身上长条纹了》这样的绘本故事,引导孩子认识到每个人的个性会存在不同,人不能过于背离自己,要他人认可自我的珍贵价值,唯有诚恳地接受自我原来的样貌,引导孩子生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从而形成健康和积极的自我意识。
共读方法建议:
1.可以问:亲子共读时,可以边看边提问,引导幼儿去理解卡米拉身体、心理的不同变化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可以讲:绘本中角色场景众多,形象鲜明。亲子共读时,家长和孩子可以分角色扮演、配音等方式,合作参与阅读,一方面创造了和谐的亲子共读时光,另一方面增强了幼儿参与性,有助于其深入角色。此外,在这个过程也加深了幼儿对文字的理解,锻炼了语言表达、组织、创编能力。
3.可以引导:在亲子共读过程中,可以鼓励幼儿讲讲自己的困惑,引导幼儿关注、感知、强化自己的自我体验,内化积极的自我意识。引导幼儿意识到当秘密成为自己的难以解决的痛苦时,要学会向家人、教师或朋友寻求帮助,以此避免秘密给幼儿造成消极影响。引导幼儿学会悦纳自己,因为能够悦纳自己的幼儿不会轻易否定自己,当遭遇他人非议时,他们既相信自己的能力,会积极地去证实自己的价值;又会用一个理想中的形象替代那个令人沮丧的自我,在自我建塑中去接纳自己。
4.可以玩:结合色彩游戏、“我的故事”画册制作等方式,借绘本内容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故事经历、感受、“今后我会怎么办”用画笔宣泄、表达出来,让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明白:勇敢接受自己的真实需要,才能变回自己。
拓展阅读
编后语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情绪管理,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是孩子效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和家长也一定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保持良好情绪,注意自己日常的一举一态,为孩子做好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努力为孩子提供宽松愉悦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孩子们沐浴着呵护关爱的阳光,健康而快乐地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