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图1:真实的话筒

图2:模拟的新闻主播台
图3:新闻栏
画面一:
师:今天谁是新闻小主播呀?
幼:老师,我忘记准备了!
画面二:
新闻小主播在主播台上,低着头磕磕绊绊地读着父母为其精心准备的新闻稿,中途几次因为不认识字而无法继续下去。
画面三:
新闻小主播播报完新闻以后,
师:刚才小主播播报了什么新闻呀?
聆听的幼儿或是答不上来,或是说不清楚。
以上这些物品、场景,我相信在绝大多数幼儿园大班的教室里都很常见。提供真实的话筒、创设模拟的新闻主播台、布置新闻栏等。为什么老师如此用心地准备材料、创设环境,在“播新闻”这个事情上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呢?播报的孩子或是不上心、或是不投入,作为听众的幼儿又不愿意认真倾听。
回归到活动的主体——我们的孩子,不难发现自始至终都是教师在准备材料、创设环境,我们有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视角来看待过“播新闻”这个事情呢?当下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外出的机会多,自然见多识广。他们去过太多诸如“立秀宝”这类的职业体验馆,也接触了太多的高科技电子产品等。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室里虚拟的演播已经不能“唬弄”他们了。在《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修订稿)》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关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的真实体验和经验获得!”立足儿童立场,我们必须做出改变,我们的孩子需要玩“真”的,他们需要一个“真”的电视台。
我们开始筹备、运作我园的“电视台”,一个可以真正进行直播的场所。进入到直播间的孩子,可以向全园的孩子进行直播,哪怕远在几十公里外的爸爸妈妈,点击进入直播间也可以在同一时间,与孩子共襄盛举。特别是当我们遭遇了不寻常的2020疫情之年以后,“CBC聪冲电视台”成了陈伯吹实验幼儿园传递信息、互通互达、借鉴学习的家园共育平台与渠道。
二、实录
l实录一:小宇认真起来了
又是每周五看直播的时间,小宇早早地就吃好了午饭,几度走到我面前提醒我距离直播还有几分钟的时间。看完直播以后,他又问我什么时候轮到我们班级直播。
下周五就是我们班级直播了,这一周小宇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幼儿园,没有一天迟到。有一天早上我看见小宇在和晧宇说着点什么,我悄悄的凑上去想要听听。“晧宇,你明天不能迟到了,你迟到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排练了,这样pk的时候我们肯定会输的!”晧宇非常认真的点了点头。“小宇,我觉得我们就这样表演肯定不行,我家里有草帽和剑(他们要表演的是“草船借箭”),我明天带来,到时候表演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惊喜!”“好的,我记得上次大二班直播的时候,他们还有服装,我家里有古人穿的衣服,我明天也带来,我把《草船借箭》的书也带来,我们再看看,还可以表演什么!”
l实录二:壹壹愿意妥协了
这次壹壹选择和蓁蓁童童组队(蓁蓁童童已经合作过两次了,而且之前的两次进入直播间的pk她们都胜出了,顺利进入了直播间)。有一天排练的过程中蓁蓁跑过来找我:“老师,壹壹她想要自己一个人演很多(壹壹是个比较强势的女孩,喜欢听赞扬声,听不得批评),可是,我和童童不同意!”“哦!你们是一个组合,你和童童想要怎么处理?”“我和童童商量过了,如果她实在不听我们的,那我们就开除她了!”“哦!”蓁蓁看我没有太大的回应,就走了!下午,壹壹跑过来找我“本来童童她们不要我了,现在她们答应让我重新加入她们的队伍了!”“是吗,这实在是太好了,加油哦!”壹壹在和我说的过程中从起初的有些许不好意思,到后来脸上洋溢着高兴。
蓁蓁童童都生病了,连着好几天都没有来幼儿园,眼看pk的日子就要到来了。“老师,我们组就只有我一个人,蓁蓁童童都没有来!”“是的,她们俩都生病了,可能这几天都来不了了!”壹壹脸上露出了难色。
又是一天的排练时间,我看见壹壹加入到了彭彭的队伍,我走到了“小组签到”(幼儿自由组队建立战队时每个幼儿都会将自己的姓名签在他们战队的纸上),发现壹壹的名字从原来的战队换到了彭彭组。
二、思考
小宇对于这件事情的认真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他渴望直播,哪怕不是自己直播,他都很兴奋。从他和晧宇的对话中我发现了,他在观看他人直播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为什么他们可以进入到直播间、他们直播了什么内容、他们用了什么道具、他们是怎么直播的……直播的形式打通了班级间幼儿互相学习。可以真的直播这件事儿小宇当真了,他的责任心、投入、自发地主动学习,这一次是他自己想要做这件事,内驱力被激发了。
壹壹的改变则更加的让我惊叹,一个如此好强、倔强的女生在要上直播这件事上两次突破自我,与同伴协商合作。因为,直播间于壹壹而言,是不同于教室的更为真实、更为广阔的舞台。她在乎上直播的机会,她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pk中胜出进入直播间,向更多的人展示她的光彩。在这荣耀的驱动下,壹壹体验着团队协助与沟通互助的重要性。
1. 一个“真”的电视台——拓宽了幼儿的舞台
教室里小小的、虚拟的电视台已经满足不了见多识广的幼儿,特别是大班的幼儿。他们有着强烈的表达表现愿望、他们有着天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他们渴望自己的精彩表现被更多的人所看见。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的自我评价是来自于外界对他的评价,他们需要更大的舞台来展现自我,获得来自不同人群的评价。

2.一个“真”的电视台——满足了大班幼儿发展的需求
一个孩子不能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要给自己设定有挑战性的目标,其实大班年龄段的幼儿特别热衷于接受挑战这件事儿。进入电视台进行真实的演播对于大班幼儿而言就是一项挑战。
他们需要在组队的过程与人沟通,自我举荐说服他人接纳自己,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招纳贤士;在共同商榷的过程中,需要大胆并且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同伴间的意见不同时,学着去协商,尝试妥协、求助等;在共同准备道具、构思直播形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每日的排练练就他们责任心、坚持不懈的品质;在互相点评投票时,学着排除感情因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如果没有脱颖而出进入直播间没有关系,不要紧,直面挫折、下次再来……这些都是活动所赋予他们的挑战,大班幼儿在一次次挑战中综合能力得以快速提升!
3.一个“真”的电视台——唤起了幼儿自主学习
一尘不变地按学号播报新闻,幼儿因为被安排而失去了参与活动的兴趣。是你要我做,而非我自己想要做,自然做的不投入,产出成效低。一个“真”的电视台,让幼儿树立了“我要上直播”的目标。这个目标是特定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它不是遥不可及的,也并非唾手可得。这个目标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唤醒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天自发地快乐地学习着成长着。


【反馈】:
在我们的直播间运作了一段时间以后,从老师那里听到了一些“声音”,从家长那里得到了这样的“反馈”!
l来自老师的声音:“我们的孩子整天追着我问,什么时候轮到我们班级直播啊?”“提醒我看直播成了我们班级孩子永远不会忘记的事情!”“自从有了直播这件事,我们班级的……都成了明星了!”……
l来自家长的反馈:“我从来没见过他做哪件事情那么投入!”“天天督促着我给他买直播需要用的道具,可上心了!”“我儿子回来和我说,他要和他的组员开视频会议,跟真的一样!”……
一个“真”的电视台,拓宽了幼儿的成长空间,满足了幼儿的成长需要;也让老师和家长见证了幼儿的自主探究与深度学习的过程。思在左,行在右,我们将继续坚守儿童立场,不断优化课程内涵,支持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本文为2021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征文活动上海地区入选案例)
编辑:王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