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们年纪尚幼,许多生活习惯乃至行为方式的养成都还处于萌芽起步阶段。因为语言表达等能力发展尚不成熟,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在大人看来“无理取闹”、胡搅蛮缠、拖拉磨蹭的情况,让家长们颇感头疼——对此,应该如何巧用“语言的力量”,通过更易让宝宝接受的有效亲子沟通方式,引导他们改善不足、养好习惯,帮助他们身心更好地成长呢?来看看专家们的建议吧——
以下内容整理自“上海科学育儿指导”官网专家问答库。

Q:孩子现在5岁,有时候在事违己愿的时候,就会发脾气,有时甚至要1小时左右才能平复。请问如何陪他度过这段时期呢?
徐晶:孩子如果发现通过发脾气来发泄情绪就能及时获得家长的重视和帮助,长此以往,自然会养成一不顺心就发脾气的坏习惯。为此,家长需要有耐心以及底线。孩子哭闹时,家长自身不能急躁,建议也不要和孩子讲太多道理,尝试“冷处理”、“温柔的坚持”等应对方法。
具体的做法是在沟通困难,无法对情绪进行溯源的时候先回应他的情绪,“恩,知道了,你很生气”,“你很难过对不对?”学龄前的孩子很难完全理解成年人的语言,简单的话更能让他感受到家长的理解和包容,但是注意不要无条件地答应孩子顺势提出的各种要求。
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全方面的能力,关注孩子的不足之处,是人际交往上的?还是语言表达上的?还是动手能力上的?随着宝贝的各种能力的增长和平衡,自信渐强,发脾气的时候自然也会减少。

Q:6岁孩子,随着他表达能力的提高,越来越会跟爸妈谈条件了。叫他吃饭要谈条件,叫他做作业要谈条件,叫他整理睡觉都要谈条件。请问该怎么解决?
陈小文:能够和别人谈条件,也是人际交往能力上的进步,这需要孩子对家长的性格特点、容忍底线有一定的判断。所以,这也未必是一件坏事。重点在于,我们如何应对孩子的谈判。
第一,孩子和我们谈条件的事情,有哪些?有没有是难度较高的,或是他不喜欢的,或是他的弱项,所以谈判成为了他尝试降低标准、逃避的办法?如果有这方面的因素,那么家长要对这些事情的数量、难度、完成要求做个客观的判断,最好的难度就是让孩子跳一跳,或是踮踮脚把苹果摘下来,具体情况要基于孩子的现实水平。
第二,我们要和孩子沟通哪些事儿是他自己的事儿,比如按时吃饭,吃掉基本的食物量。这些可以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你自己的事,你可以完成的(这也是我之前说要进行研判的原因),如果你不吃,那么就自己承担饿肚子的后果。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要为自己的选择所产生的后果负责。
第三,当谈条件时,我们可以认真听听孩子的理由,先不急着打断。通过讨论,让孩子明白哪些诉求是合理的。家长可以考虑是否改变一些要求,哪些则是不合理的,孩子必须要做的。当然,又回到了那个前提,对孩子、对事情,要做个科学的,非情绪化的判断。
最后,条件谈妥的标准,是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都要清晰合理、可以量化评估,然后大家就都秉持契约精神认真履约。家中的其他人,则不要打破这个契约,尤其是老人。

Q:我们家男宝脾气非常不好,尤其在家里,家长批评他时,他要么哭,要么就说“坏妈妈,坏爸爸,再也不跟你玩”之类的话,并一直拒绝沟通。请问这个问题该如何处理呢?
李爱铭:孩子的脾气不好,特别是家长批评的时候反抗。原因比较复杂。
第一种是有可能家里有人在管理孩子的时候,比较暴躁,孩子有样学样。
第二种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长和孩子没有很好地沟通。如果经常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长处,孩子有自信,那么你批评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也容易坦然接受;但如果孩子缺乏被认同感,事事总是批评,孩子就难以接受。
第三种就是批评的方式,孩子也有自尊。建议不要在当着其他家庭成员面的时候,直截了当地对孩子进行批评,变批评为善意的提醒,变批评为教他怎么样做得更好,这样的话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编辑:王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