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自然而重要的阶段,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对儿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自2019年9月杨浦区幼小衔接项目正式启动,我园根据总项目组要求,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色和以往幼小衔接课程的实施情况,制定了《探索家校社联动背景下,大班幼小衔接学习活动课程资源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方案,以期建立起家校联结的纽带,引导教师和家长共同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有针对、有计划地指导和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小衔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引发了我的思考:孩子们眼中的“小学”是什么样的?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的真实需求是什么?教师和幼儿园在其中又该起到怎样的作用?
一、对小学的向往与担忧
在“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了向往,“上小学说明我们长大啦,能学更多的本领。”“小学里能认识很多新朋友。”“小学生可以戴红领巾了,我姐姐就有我也想要!”宸宸皱着眉头说,“可是小学有好多作业,我现在回家都得写。”这番言论引发了一些孩子的共鸣,纷纷附和道,“我还要学数学和拼音。”“还有英语呢,都没时间玩了。”“唉,做了小学生会不会更累了呀。”
为什么孩子们对小学会有着既向往又担忧的矛盾心理呢?经过调查和了解,我发现在当前上海“幼升小”的教育背景下,班级里一些家长焦虑情绪比较严重。有的家长内心虽然认同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但是做起来由于缺少相应的方法与策略,还是以知识储备为主。还有个别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奔波于各个补习班,难怪孩子们会觉得“累”了。
作为教师,我们应帮助家长明确幼小衔接教育的价值取向。《上海市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中指出,幼小衔接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小学教育内容与要求的下移,更不是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而是培育幼儿的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独立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面对新的学习与生活情境时的心理适应能力等。
二、成长护照的诞生
在了解了家长的想法后,我们将幼小衔接活动的形式重点落在居家亲子活动指导上。那孩子们在家里又最喜欢做什么呢?我们从孩子的兴趣点着手寻找启发,“当然是玩啦!”“我最爱搭乐高,我们家有好大一个柜子,里面都是我和爸爸一起搭的。”“我打篮球可厉害了!”“我喜欢妈妈讲故事给我听。”“我最爱和哥哥一起玩打仗。”“我喜欢去迪士尼玩,因为里面有很多公主。”……
不难看出,孩子们的回答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儿童立场,教师和家长都应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孩子们天性爱玩,那就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在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和渗透性活动后,教师们经过研讨,依托幼小衔接研究方案中的六大核心品质要素设计了《幼小衔接成长护照》。


成长护照中重点培养的核心品质要素有时间管理、整理能力、任务意识、倾听表达、积极思考和自我计划六个方面,每个核心品质要素中包含三个亲子游戏,幼儿可与家长共同发起挑战,成功后可以给自己贴上一个大拇指贴纸,集齐三个后可以向老师兑换一个皇冠贴纸,孩子也可以将自己的感想添画在“我的活动记录”中。
有效的幼小衔接教育应该是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我园一直就有幼小衔接课程方案,但着重于5、6月份的集中性学习,这次的研究加入了大班上学期的渗透性学习,并在疫情下,根据幼儿居家的活动特点,主要以家园活动为主要实施途径,从直接对幼儿的指导,拓展到对家长的指导。在幼小衔接共同性活动中选择家中材料便于采集和可操作的活动,将原先的设计与操作方式进行调整,提供家庭开展的亲子指导策略,教师在其中起到设计推荐、指导反馈的作用,并适时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这本小小的成长护照,让教师们在研究中提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和实施的课程内容,让孩子在亲子游戏中培养良好的习惯与品质,是联结家园共育促幼儿发展的一条重要纽带。
三、亲子时光乐趣多——“造桥小实验”
成长护照下发后,家长们的参与度很高,他们用文字、照片或是视频的形式记录下了有趣的亲子小故事,奶油爸爸就与我分享了在与女儿玩“造桥小实验”时发生的故事。
奶油是个性格开朗,做事风风火火的“女汉子”。奶油爸爸说,“我平时工作忙,回家说是陪她玩,可基本上也是她玩她的,我做我的事,而且她呀,老是心不定,碰到什么困难了,就想换一个东西玩。这次的成长护照,也让我真正参与到学校的课程里来,好好地陪陪自己的孩子。”


游戏时,奶油对用纸做桥面可不可行这个方案提出了疑问,“纸做的桥怎么能走人呢?不是会掉到河里去吗?我不要!”说着又开始用乐高搭起来,爸爸耐心地劝说“试试呗,不试过怎么知道”。“好吧,”奶油接过爸爸递来得纸,往桥面上一放,立马得出结论,“我说了吧这样不行。”爸爸提醒道,“纸太薄了,有什么好办法?”奶油想了想,把纸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变厚了!”可是纸放上去还是太轻了,老是掉下来,“唉呀,还是不行,纸肯定做不了桥的。”可爸爸还没有放弃,继续鼓励道,“我觉得你这个办法很好唉!你刚才都是往同一个方向折的,换个方向也许可以呢?”“对了!像幼儿园做的小扇子,扇起来风很大的!”说着,奶油开始将纸一正一反折起来,折好后把纸拉开来搭在桥柱上,变成了一个有很多折横的桥。奶油兴奋极了,“终于成功了!”她拿了一些硬币小心翼翼地一个一个放上去,没想到可以放十几个呢,爸爸感慨道:“真是一座很牢固的桥呀!”奶油的成长护照上加上了一个大拇指。
奶油爸爸与我交流时说,“其实游戏中很多时候,如果不是我在一直引导、鼓励,孩子就会放弃了,我想我之前的陪伴可能更多的是无效陪伴,也缺乏好的方法去教孩子。学校的成长护照对家长来说操作起来很方便,孩子也很有热情去完成里面的任务和游戏,希望成长护照能在本溪路幼儿园继续发挥作用,影响更多的孩子。”
奶油从“不愿尝试、总是放弃”到“积极主动、解决问题”这样的改变是令人欣喜的,在游戏中我们看到了孩子积极思考、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尝试、乐于想象等良好的学习品质,成长护照的实践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我们通过成长护照梳理了有效的家园互动策略,主要有:将课程目标与家长期望相结合,明确互动的内容与目的,可以通过介绍大班活动等方式来进行;用具体的做法、便捷的材料、有趣的游戏,引发互动兴趣,增加互动效果;关注互动的反馈,及时跟进完善互动内容及形式。
后续我们将这些幼小衔接的经验以公众号的形式推送,使受益对象从本园大班幼儿家庭,拓展到区域内的各个家庭及小中大各个年龄段。

面对家长在幼儿入学前存在的认识误区与指导方法的缺失,幼儿园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地、有目的性地对家长进行宣传和指导,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缓解入学焦虑,引导家长共同陪伴幼儿走过这一阶段。
一本小小的成长护照联结起了家校间沟通的纽带,让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是长期性而非一时性的活动,是家园、学校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科学、有效地促进全体幼儿的健康成长。
(本文为2021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征文活动上海地区入选案例)
编辑:王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