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踏上了幼儿教师的岗位,2021年正好是第十个年头。记得刚踏入岗位时,一直在耳边听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随着改革的脚步,现在我们更多地听到“一切以儿童发展为本,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从“幼有全育”到“幼有善育”。“幼有善育”是为国家未来和民族未来奠基的大事,呵护“最柔软的群体”,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在这十年间,幼儿园与家长间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家庭教育视角下幼儿休闲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推进下,我园实现了家园关系从“家长配合”到“家园合力”的转变。
家庭剧+:感受体验取代“我教你听”
“这周末有“家庭剧+”活动哟,主题是‘玩转绘本’,有兴趣的家长快找老师报名吧!”周末活动的海报在班级群一发布,群里瞬间炸开了花,5分钟内有8组家庭争相报名...什么是“家庭剧+”项目活动?为什么会这么热门?跟以往的家长学校有什么不一样?
其实,我们幼儿园的“家庭剧+”项目活动就是由班级老师牵头、特长家长和家委会成员辅助开展的亲子陪伴体验活动。我园家长学校由全体教师、部分特长家长、社区人员、家教专家4部分组成,每学期我们会针对不同年龄段家长困惑、幼儿发展需求、幼儿园家教特色活动进行专题培训、实践活动和讲座等。但是每个家庭的需求不一样,每个家长的困惑不一样,我们该怎样优化才能让每个家庭都能得到“个性化指导”呢?
通过《基于家庭教育视角下幼儿休闲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报告》,我们发现我园93.86%的家长对家庭休闲教育的价值认可度高,意识到幼儿家庭休闲教育对幼儿、家长和家庭带来的正面影响。但如果家长没有科学地给孩子制定合理的家庭休闲活动计划,任由孩子任意放松、随性玩耍,就会导致幼儿过度消遣和放松,也违背了家庭教育的本意。由此,丰富家长的教育策略显得格外重要,“感受体验”就是最直接的方法。我园尝试以园本特色优化家长学校的模式与内容,以“家庭剧+”的新型家长学校互动形式取代以往的“老师说家长听”的讲座模式。
“玩转绘本”家庭剧+活动就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活动案例。活动选择每个家庭中最常见的绘本《棕色的熊》、《猜猜我有多爱你》,通过唱绘本、演绘本、玩绘本的互动形式,指导家长在家庭中运用歌唱、游戏、表演等多种手段进行亲子阅读,改善亲子阅读的策略,提升亲子陪伴的质量。当拿出《猜猜我有多爱你》时:
老师:“大家是怎么与孩子一起阅读的?”
赵晋毅爸爸:“我睡前会跟孩子讲这本书,就是个睡前故事。”
老师:绘本中其实有很多是大兔子与小兔子比赛的画面,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比一比。孩子们,你们会跟爸爸妈妈比什么?


幼儿1:跳高!幼儿2:翻跟头!
老师:你们现在可以找个空的地方和爸爸妈妈比比看!
小朋友们开心地和爸爸妈妈比赛,有的比谁胳膊长、有的比谁跳得高、有的比谁的力气大……“在一边看绘本,一边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你和孩子之间、属于你们自己的小比赛来抒发爱,一定会更有趣、更有爱。”重感受、重体验、游戏化的“家庭剧+”活动,让家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亲子共读并不是为了让孩子看懂和学会,而是为了让孩子感受被重视和关爱。亲子共读的积极感受,也会逐渐让孩子爱上阅读。
新型的“家庭剧+”项目活动,通过多样主题、多彩形式,让家长在与孩子的互动中看到孩子的成长、感受高质量亲子陪伴的积极体验,收获家庭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家庭小队:抱团共建取代“单打独斗”
在对我园家长开展幼儿休闲教育现状的分析及与家长的互动沟通中,我们意识到目前我园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幼儿家庭休闲活动重视偏差,如重视知识技能、情感体验,忽视精神文化;二是幼儿家庭休闲活动缺少伙伴,如独自家庭开展活动的频次较多,缺少伙伴,与同龄孩子接触、交往的机会不多等。基于此,家教组尝试以“家庭小队”的家园共育新模式,促成家庭间的互动、互助与互惠。
家庭小队是在幼儿园的倡导与帮助下,以家庭为主体,家长为主导,自愿为原则,三五个家庭组成一个小队,以共同爱好或目标组织互动,带动小队成员家庭间的合作与交流,旨在提高家园合作共育的质量。
以家庭小队活动“霄霄的特殊生日party”为例:
霄霄即将过生日了,霄妈提议在家办一个生日party,邀请菠萝小分队的成员们一起庆祝。在此之前,霄霄和爸爸妈妈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制定招待计划,“如果别人到你家做客,你会怎样招待客人?”问题一抛出,霄霄可积极了。霄爸霄妈负责布置生日环境,霄霄负责整理房间。在霄妈发来的照片中,我看到“霄霄拿着扫帚、拖把和抹布在打扫卫生”,别提有多认真了!
周末,“菠萝小分队”如约而至,家家全员出动。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有礼貌地敲门、和霄霄的家人打招呼。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小主人霄霄热情地招待大家,给大家分点心,并带领大家参观房间摆设……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生日party,快乐且有意义。到了午饭时间,爸爸妈妈们一起齐心协力地包饺子,孩子们吃了披萨、薯条的生日大餐,各个眉开眼笑!爸爸妈妈们用镜头记录下了孩子们的一切,希望做一个留念。


家庭小队活动的常态化,增加了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提升了陪伴质量,也给家庭休闲教育带来了新的改变。
首先,“爸爸”回来了。家庭小队活动利用休闲实践,将“见不到”的爸爸们聚拢到幼儿的身边,与幼儿一起活动,如:东苑足球小分队等以爸爸为主体的小队活动,增加了爸爸的参与感。我们明显看到,在我园的2019学年亲子运动会中,爸爸的参加比例明显提高。
其次,“家庭”不孤单。家庭小队光靠家庭们的户外采风、做客拜访、逛书店和花鸟市场是不够的。家庭小队参加过四季苑的亲子烘焙、万圣节晚会、科学实验秀等活动,还参加了虹桥文化中心的皮影戏体验活动、革命爷爷说红军,这些活动都充实了家长的休闲生活,也给孩子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快乐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这也带动家庭和幼儿园形成一种全新的共育状态。
第三,“队员”会交往。家庭小队为家庭、家长和幼儿提供了长期的、稳定的交往机会,促使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对家庭小队的队员进行追踪,发现幼儿与人交往的主动性、合作性、沟通力等都有显著提高。

家长“老师”:家园合力助推班本课程
经过转型后的家长学校、家委会联动的家庭小队等策略推进,我园家长真正成为了幼儿发展的“助力”,家长与老师形成合力真正服务于课程实施和幼儿发展。
以“小城堡”里的花花世界班本化课程为例。
在《小花园》主题下,我们小班正在进行基于幼儿兴趣点生成的班本化课程“小城堡”里的花花世界。利用清明小长假的休息时间,家长们自发带着孩子们打卡上海植物园、辰山植物园、浦江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等地,寻找春天的“花花世界”,并比自己的方式将寻找、探究、解密的过程共享在闵豆家园平台,形成了良性的生生互动氛围。同时,妈妈奶奶志愿者们主动提出要来和孩子们一起种花,传授照顾花草的经验和方法,让“小城堡”里的花花世界这个班本课程可以不断有效地推进下去。相信,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在班本课程中收获更多经验、体验!
学前教育到底要带给孩子什么?这是需要老师和家长不断思考的问题。怎么做才能给孩子、给家庭带来实在的幸福感,是我们这个时代学前教育改革需要关注和解决的。我们幼儿园和老师就是要努力帮助家长“会帮助、会陪玩、会倾听、会沟通、会等待、会放手”。在这一个十年,我们看到了家长观念的转变、家园关系的转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家园合力一定会成为幼儿发展最大的助力。
(本文为2021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征文活动上海地区入选案例)
编辑:王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