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关注养育者科学教养行为,提升养育者科学育儿水平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虹口区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中心,多年来立足于对0-3岁婴幼儿成长规律的认识、对儿童生命成长的敬畏,活动中注重早教中心与家庭间、家庭成员间的互相尊重,协商式共育。多年来,我们在家庭育儿指导的路上播撒温情和力量,在不断行走的过程中改变着、坚守着……,始终秉承着“自然养育、智慧‘玩’家”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理念。
一、改变——以“自然”促行
婴幼儿期家庭教养往往以代际合作养育的模式开展,尤其2020年的一场疫情,让家庭成员间的联结比以往更紧密。家庭养育者的互动增多了,然而不同养育者间教养理念、教养行为的差异,常常影响家庭和谐教养环境的建立。代际间该如何重启“合作育儿”模式?父母参与、祖辈带娃,怎样才能统一两代人的育儿观?虹口早教人思考方法、遵循自然养育理念,以“代际‘慧’陪伴,家家小欢喜”为主题,行动着……
(一)“智慧家长”微论坛
早教中心每季度邀请有隔代教养经验的家庭分享教养心得,开展“智慧家长”微论坛。如心心家庭分享的“存钱计划”活动,心心想买玩具,爸妈和她协商后,请她通过和爷爷奶奶一起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然后以劳动积分的形式换得玩具。又如“金饭碗”活动、“坚持岛”小任务等都需要祖辈在日常生活中教导、帮助、监督下和婴幼儿共同完代际“慧”陪伴,从线下走到线上的改变,成。再如,琦琦家庭,爸爸在分享时说到“我不是一个懂教育的爸爸,作为一个年轻的爸爸,当自己的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除了欣喜,其实更多的是一头雾水,我不知道我该从何处下手去拥抱他,如何去帮他,哪怕是换块尿布。我的母亲让我学会了帮儿子换尿布,洗澡,换衣服。当孩子长大了,我又有了新的焦虑。这时我的父亲又成为了我的老师”。这些鲜活真实的案例引起现场家长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与共鸣。

(二)“专家问答”大讲堂
面对疫情带来的全民生活改变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为了给有需要的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代际“慧”陪伴,从线下走到线上。早教中心依托市级项目资金,借力建设了“虹口区科学育儿指导”微信公众服务号,为下载的家长提供“健康早教微视频”、“专家在线问答”、“指导内容精准化推送”、“公益活动报名”等服务。如家长在线聆听张怡筠博士的“智商决定学历高低,情商决定人生高低”、“妈妈最该知道的情绪管理指南”、朱亦清医生的“宝宝喝奶那些事儿”、席居哲教授的“二孩时代,如何创建和谐的家庭关系”等各个领域的专家讲座,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读等多元化的形式,家长从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多视角了解婴幼儿的发展,给予家庭科学育儿具体、直接的指导与帮助。
线下科学育儿大讲堂大咖云集,如邀请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咨询师陈默老师,请她在科学育儿大讲堂中结合当前隔代教育现状,运用鲜活的案例,与祖辈家长们共同探讨隔代教养的利与弊,分析两代人育儿观的差异及处理方法,并从心理发展规律、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等方面给在座的祖辈家长们讲述了隔代教育的科学育儿知识等。
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科学育儿线上与线下相融的指导效能,虹口早教人尝试着、践行着。真所谓一切源于教育人的本然,一切更需要实然状态下,由内而外的真行动。


二、 突破——以“互育”铸情
家庭是育儿的第一主体,教师是科学育儿的主导,婴幼儿是纽带、是对话的焦点。2018年下半年虹口区婴幼儿早期教育教育指导中心以“工作坊+亲子区域游戏,提高1.5~2岁婴幼儿祖父辈家长高质量陪伴的行动研究”为课题,为每家每户都有小欢喜而思考着,希望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能走进婴幼儿的游戏、走近婴幼儿。

(一)“互学”生情
围绕婴幼儿发展中的核心经验,以自然养育为前提,以祖父辈家长的可接受度,本着家园协商的价值观,早教中心试图从婴幼儿、家长视角出发,尝试教师与家长、祖辈与父辈在互动方式上的突破。突破,需要教师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说家长听得懂、能理解的语言;通过工作坊活动,让家长明白今天我们来干什么?怎么陪伴、如何观察自己的孩子?活动后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做法。如《生活对对碰》工作坊选取了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各种吸管、随处可见的纸篓、筷桶,启发家长用这些日用品来游戏,父辈家长惊喜的发现祖辈们的动手能力,祖辈家长也发现了父辈们的创造力,久而久之互相的欣赏之情油然而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沙龙中的小欢喜随时可见。

(二)“互育”共情
探寻通过能顺应低龄儿童的心理需求的祖父辈陪伴方式。基于1.5--2岁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研组长的引领下,教师围绕游戏主题、游戏环境、创设材料入手共研区域性游戏的规划与内容。近两年的努力,一个通畅的生活化、游戏化的环境,让每一个家庭成员在陪伴婴幼儿玩的过程中显得更为自然、让每个婴幼儿在“畅”的环境中更显自主。教师们看见家长慢慢开始用目光追随自己的孩子,不轻易干扰他们的游戏行为,开始观察他们怎么玩;从否定式的评价到欣赏、赞扬婴幼儿的会玩。她们还发现祖辈们开始不急着让孩子样样都要玩,更关注定下心来玩一会;父辈们不再没事刷手机。而祖父辈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日常生活材料所蕴含的大能量,婴幼儿在玩中的大智慧,渐渐明白唯有通过观察、等待才能发现婴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环境、材料的突破性尝试,让祖父辈走近、走进婴幼儿。

三、坚信——以“智慧”提质
落地的指导是虹口区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中心日常对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的修为与坚守。多年来虹口早教人坚信倾听婴幼儿家庭的“声音”,重“多元”指导。她们经常邀请教育、心理、医学、营养膳食等领域的专家团队为家长们开展,如“饮食有道”“育儿之声”“意识觉醒”“童‘画’世界”“创意工坊”“健康‘玩’动”等不同主题的育儿工作坊,通过现场指导服务与交流,引导 0-3岁婴幼儿家长从容教育、从容养育已是常态。
其次,智慧陪玩,拾“活力”。游戏是亲子深情联结的桥梁,游戏也可以让孩子与祖辈家长深情联结,补充、弥补亲子教育的不足和缺失。虹口区早教中心通过游戏指导,如《来玩吧》、《玩出小欢喜》等家庭游戏册,帮助在一些家庭中,因父辈家长工作忙碌,祖辈家长承担着家中的诸多家务活,往往会将婴幼儿交给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来“照顾”的情景,让游戏成为亲子联结的纽带。“隔代教养”需要父母和祖辈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祖辈们需要接触新知识,父母也需要亲力亲为,一起努力让隔代教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如今,随着家庭二孩出生,越来越多的祖辈参与到家庭教育中。父辈与祖辈家长们只有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清楚边界,有效沟通,智慧陪伴,坚信家家都能收获小欢喜。同时,在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的路上,虹口区的早教工作者始终坚信一个人的智慧会传递给一群人、一个人的行为会引领一个家庭;科学育儿是彼此的滋养,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用心地践行,定能收获;坚信幼有善育一定不在远方。
(本文为2021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征文活动上海地区入选案例)
编辑:王嘉颖